【特約作家許昭彥】
自從1973年大聯盟讓美聯有指定打擊制後,今年又是一個有重大改變的球季,不但比賽時裁判的判決是對或不對,第一次可用即刻重播 (instant replay) 去檢視,而且球隊的守備方法也有劇烈的改變,那就是球隊時使用移陣守備 (defensive shifts 或只稱shifts) 的次數急速增加。去年大聯盟30支球隊一共用了8134次移陣守備,今年估計將增加到14000次,這幾乎是兩倍多!可是球隊的守備效果是否更佳?這沒有人能證實。但球隊怎麼那麼有膽量去移陣?有時球場內野的一邊幾乎是空無人守,這可說是一大奇景!
在5月20日洋基與小熊比賽的第6局,小熊輪到一位左打打擊,洋基就讓左內野空著無人守備。洋基根據統計數字確定那打者不會打到左外野,因為他總是會大揮棒(所謂pull) 打到右外野,誰想到這打者這次竟然打到左外野,輕而易舉地形成安打,導致小熊能夠攻下2分。洋基主投這場的投手田中將大也就從1:2落後狀況變成1:4落後, 他也就輸定了,連勝34場的神奇紀錄也跟著中止。如果田中能講英語,我想他應該去與洋基教頭吉拉迪吵架,對不對?他的同胞黑田不是就不准許他主投時洋基移陣。更可笑的是比賽後紐約記者也無人敢問吉拉迪。移陣守備真的是那麼神通廣大的魔法?
根據統計結果,移陣守備能使打者打出滾地球與低平飛球的打擊率減低0.030到0.040,例如洋基強打塔薛爾拉在大聯盟前4年的平均打擊率是0.290,但自從2010年後已降到0.249。移陣守備對付喜愛揮大棒的強打最有效,例如紅襪的歐提茲、白襪的唐恩 (Adam Dunn) 與費城人的哈沃德等。面對這些擅長打出全壘打的打者,如果能用無人守備的內野去引誘他們打到那邊,而不揮大棒就是良策。像23日晚洋基與白襪比賽時,洋基如果能使那唐恩不揮大棒,也就不一定會輸,結果唐恩打出了一支2分的再見全壘打。
統計結果也顯示移陣守備會增加雙殺次數。例如海盜隊在2012年的雙殺次數是339次,2013年開始使用移陣守備後,雙殺次數增加到419次,投手的平均防禦率也從3.86改進到3.26。今年太空人隊移陣守備最多368次,據說已為這隊救下11分。反觀今年移陣守備次數只有106次的水手,只能在40場比賽中救下1分。不但如此,在移陣守備時, 對方打者的打擊率反而從0.240增加到0.281。
從水手運用不佳的結果可以得到兩個結論:一是水手用的移陣次數不夠,或者水手預測對方打者的打擊習性不對,就像田中對決小熊打者時洋基是預測錯了那樣。所以我認為這種靠預測打者習性的守備方法是太危險,打出全壘打不是棒球攻擊的最大的目的,持續上壘才是,積少成多也會攻分。守備也就不是只要對付歐提茲與唐恩等那種頑固、可預測的打者,也要考慮其他以上壘為目的的打者,許多打者將來一定能想出對付移陣守備的方法,這方法也就不一定能長久存在。
【2014/5/26 聯合新聞網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ossfinity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