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丹說,他要做一名真正的職業運動員,而不是專業運動員。──專業運動員只有競技,沒有生活,職業運動員達到一定的境界,必能洞悉競技之美麗和生活之多彩,享受比賽,享受生活。

  他是冠軍,是偶像,是時尚先生,是健康型男,他出席各種商業秀場,錄製電視節目,客串雜誌記者,設計服裝品牌,經營一家咖啡店,他每天的日程表擠得滿滿的,以至於被詬病為「不務正業、主次不分」。超級丹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份私人定製,簽約一流的體能訓練師,聘請頂級的時尚顧問。

  天下之樂無窮,而以適意為悅。林丹沒有像李娜那樣叛逆單飛,也沒有像孫楊那樣頻惹事端,他並未與金牌生產線決裂,卻游離於奧運戰略之外。早在2012年倫敦奧運之前,林丹就表達了對打官腔,要政績的官員的不屑:「有太多級別比我高的領導說‘加油,2012好好打’,我不願意聽到這些話。很多人希望我不斷比賽、不斷贏波、我不會累,這不可能。」

  哈茲里特說:「時髦是力求脫俗,不願意被別人趕上的一種教養。」引領時尚的林丹和雄霸羽壇的林丹,在精神內核上是契合的。超級丹像執著於勝利一樣執著於個人形象的塑造,他紋身,染髮、堅持用烤燈保持古銅色的皮膚,突出標誌性的堅毅眼神,而棱角分明的臉龐是影視男星們打多少針瘦臉針也達不到的效果。C.朗為了健美肌肉每天做3000個仰臥起坐,林丹在健身房揮流淌的汗水有過之無不及,他的腹肌比C.朗還要發達。

  林語堂在《生活的藝術》里寫道:「一個熱愛人生的人,對於他應享受的那些快樂的時光,一定愛惜非常。甚至他的垂釣時間也和他的辦公時間一樣神聖不可侵犯。他對於在高爾夫球總會中同他人談論股票的市況,一定會像一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受到人家騷擾那樣覺得厭惡。」超級丹對於閒暇時光,對於私人生活的珍視亦應如此。

  林丹在微博里調侃道「我要跨界了你們信不信?」這位男神唱歌、走台、拍廣告無所不能,儼然就是羽毛球版的碧咸,他在去年只參加了一項世界性比賽,竟榮膺了CCTV體壇風雲人物最佳男運動員,証明了「氣場」這個東西的確存在。正是「副業」豐富了林丹,讓他有更好的心態,更新的角度,更高的情懷去「玩」羽毛球。

  舉國體制依舊唯金牌馬首是瞻,市場體系卻渴望個性巨星湧現,林丹巧妙順應了二者的不同需求──在這個冠軍千人一面的時代,他是那麼與眾不同,林丹從不自覺到自覺的多元發展,跳出集體團隊的森嚴秩序,去尋求羽毛球之外的樂趣──正如偉大的詩人都明白「功夫在詩外」。

  誠然,林丹能如此「淡定」地做他想做的事情,還是有成績作為支撐,當他因年少輕狂屢屢被印尼球星陶菲克智取的時候,媒體炮製出《為什麼林丹不能像陶菲克那樣享受比賽》之類趨炎附勢的報導。而現在,林丹不但詮釋著羽毛球的藝術,還詮釋著生活的藝術。

  福布斯運動員財富榜中國僅有李娜入圍TOP100,名列第41,這得益於網球是國際最主流的個人項目,且男女同工同酬。林丹若能超脫羽毛球項目的束縛登上福布斯,那將是難以置信的奇蹟,目前林丹年收入2670萬人民幣,福布斯第100的烏拉圭「食人蘇」高達1730萬美元,林丹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。

  專業運動員必不職業,因為專業者生活狹窄得只剩下專業,而職業者只把職業當做生活的一部分,從而讓生命更為完整和充實。

arrow
arrow

    crossfinity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