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訓中心發出的一紙公文,逼得難以兩全的莊智淵向合庫隊提出辭呈,也掀開台灣體壇一個「不能說的秘密」。
台灣的桌球與羽球選手,為了有固定收入,都會加入企業球隊,但多數奧運培訓選手是留在國訓中心訓練,繼續支領企業隊的薪水,除了在國內比賽時會代表母隊出賽之外,大多時間是是受到國訓中心管制;有的選手則是選擇到實力水準較高的大陸打比賽,進行「以賽代訓」。
以莊智淵為例,以往他前往大陸參加超級桌球聯賽,均是直接向國訓中心報備核准即可。完成手續後,莊智淵是根據「兩岸體育交流處理規範」,以「中華台北」的球員身分,與對岸簽約俱樂球隊參加比賽。
但在國訓中心去年法人化之後,加上主任換人,處理方式改變,以往沿用的方式,現在突然行不通了。
會爆發爭議的癥結在於莊智淵方面認定國訓中心已同意,應該不必再向合庫報備。而且過去幾年莊智淵都是沿用這個模式,曾經到德國參加聯賽,近幾年則是轉往大陸參加超級聯賽,讓自己保持與世界一流好手對戰機會,直到今年8月之前,合庫均無意見。
引爆點是上周國訓中心突然出了一紙公文,請桌協清查赴大陸比賽的奧運培訓國手的比賽,是否有符合規定疑慮,才讓這件事浮上檯面,等於將所有決定的壓力都給了合庫。特別是國訓中心在公文表明莊智淵是代表「天津隊」,這對具有公股身份的合庫來說既敏感又尷尬,只能採取較嚴格的認定莊是代表天津隊打球,進而不同意他繼續打下去。
在大陸水準最高的超級桌球聯賽,只有9支球隊能參加,均是由大陸當地企業組成的俱樂部,莊智淵想參加就得透過某一支俱樂部隊伍,無法以合庫隊名義報名。其實,國泰、一銀的球員也出現相同狀況,公司了解選手到對岸比賽是要增加實力,也都低調同意讓他們去「以賽代訓」。
現在球隊默認球員到對岸比賽的秘密被掀開,先是國訓中心不敢作決定推給桌協,桌協也不敢作決定推給合庫,合庫基於要受到立法院監督採取保守的決定,整件事看不出主管官署體育署對國家選手的類似處境有什麼態度,在大家互推皮球下,最後犧牲的還是選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ossfinity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