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隊迎來小組賽第四個對手,多尼米加,最終他們以106-71大比分輕鬆取勝,繼續在C組領跑。本場比賽,美國隊的出手分佈十分詭異,在禁區之外三分線以里,基本處於真空狀態,這從一個側面也能說明他們對於比賽的統治力有多驚人。

在當今NBA,中投這項基本技術正在逐漸消失,像米高佐敦(後三連冠時期)、阿蘭-休斯頓、咸美頓這樣主要依靠中距離得分的籃球選手越來越難覓蹤影。究其原因,規則的修改(股利突破)以及整體浮躁的氛圍(年輕人不願多花時間在校園打磨基本技術)是其根本。所以現在的NBA球員,突破犀利、遠射精準,但基本的急停跳投、中距離出手卻越來越少,以此為生的球員更是極其罕見。

在目前這支美國隊中,內線的法里德、德拉蒙德、普拉姆利基本上沒有外線投籃能力,外線球員中的居里、艾榮、湯臣、羅斯、夏登等人,也要麼擅長突破,要麼慣於遠投。加上面對小組賽對手時實力上的絕對優勢,這種「要麼直闖龍潭,要麼遠程發炮」的趨勢就更加明顯,世界盃開賽至今,美國隊只有安東尼-戴維斯一人把中距離跳投作為主要得分手段之一。

今天面對同為拉美球隊習慣快節奏比賽不擅長聯防的多米尼加,美國隊一開場就不斷突入內線得分,就連法里德都玩了一記中路運球突破上籃得分。整個上半場,美國隊總共出手44次,其中三分線外14次,禁區內23次,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距離投籃,一共只有7次出手,只占到總出手比重的15.9%。

比賽打到下半場,這種趨勢變得更加明顯。最誇張的第三節,美國隊全隊15次出手,其中14次來自禁區之內,另外一次還是艾榮在左側底角投丟的三分。換句話說,這一節美國隊所有出手中只有一次是外線的跳投,所有得分都是禁區得分!

不瘋魔不成活,美國隊建立在絕對實力優勢基礎上的瘋狂打法徹底擊垮了對手,三節結束,他們已經以81-52取得29分的巨大領先優勢。最後一節雙方走走過場,觀眾抓緊時間再多欣賞一會兒球星們的空中表演,比賽就宣告結束。

全場下來,美國隊78次出手,只有9次來自於中距離,占總出手比重的11.5%;全隊106分得分中,除了66分的禁區得分,18分的遠投得分,以及12分的罰球得分,來自於中距離跳投的分數隻有10分,僅占總得分比重的9.43%!在NBA中最追求這般打法的就是侯斯頓火箭隊,總經理達瑞爾-莫雷不止一次對媒體介紹了這種打法的極大優勢。

面對多米尼加這樣實力不在一個層面的對手,美國隊如此表現可以被定義為統治力。但值得警惕的是,將來進入淘汰賽面對真正的強手,比如西班牙時,這樣的打法還能不能玩得轉?

arrow
arrow

    crossfinity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