鄧肯,來自上世紀最偉大的巨星之一,年滿38歲仍然是馬刺中流砥柱,2013年總決賽第七戰錯失必進補籃的懊惱和不甘,讓我們竟以為「鄧肯時代」已落幕,但2014年的王者歸來,「大基本」仍然屹立在NBA巔峰,未來幾年,馬刺還將是最具統治力的球隊。

2013-14賽季鄧肯 (Tim Duncan)在29.2分鐘時間里,場均得到15.1分、9.7個籃板、3.0次助攻、1.9次封阻,投籃命中率為49%。相比2012-13賽季鄧肯有一定下滑,但那個賽季更有偶然性(近4年最佳表現)。即使如此,有鄧肯坐鎮的馬刺前場仍舊可怕,在ESPN評選的聯盟五大前場組合(包括中鋒、大前鋒和小前鋒)中,鄧肯領銜的馬刺鋒線力壓騎士、雷霆等生猛後輩排在首席。

鄧肯的穩定恐怖,巔峰期他可以在內線攻堅,吸引包夾,年齡漸增後他又很好的適應高、低位和有/無球的打法切換。無論是不是球隊的進攻核心,上場時間受到削減與否,鄧肯的效率值一直保持在21以上──全明星級別,上賽季每40分鐘13.4個籃板甚至還是生涯第二高。15.4%的助攻率排在大前鋒第13位,如果按中鋒位置則是第10位。上賽季鄧肯的場均封阻排名聯盟第5位,排他前面均是正處巔峰期的運動狂人。另外這支冠軍隊伍中,38歲的鄧肯竟然是出戰場次、上場時間、籃板、封阻、兩分球出手數、罰球數、PER效率值、防守效率值、防守貢獻值的隊內第一。季後賽鄧肯的出場時間、籃板、封阻、罰球、PER效率值、進攻貢獻值、防守貢獻值再次排名隊內第一。

儘管上賽季鄧肯和蒂亞戈-斯巴列特搭檔內線,但他大部分時間出現在中鋒位置,一方面是因為斯普特利因傷只打了49場,戴奧 (Boris Diaw-Riffiod)成為鄧肯另一重要搭檔;另一方面鄧肯更擅長保護籃筐,他更多留在禁區。

進攻端鄧肯經常在高位活動,他很少在低位和對手硬抗(也有例外,比如西岸決賽第6場最後時刻,正是憑藉鄧肯在低位的連續單打得手,才確保馬刺晉級)。鄧肯更多是無球打法,高位掩護後的順下,或接球跳投;禁區無球移動中接球上籃,他的受助攻率上賽季達到67%──職業生涯新高。

上賽季的鄧肯實際上比前兩年更接近籃筐了,他的平均投籃距離是9英呎,前兩年分別是9.7和9.5英呎。籃下3英呎內投籃比例提高到32.1%,籃下命中率為67%;3-10英呎進攻比例則是29.6%,命中率是不錯的45.1%。早期鄧肯的45°擦板很有名,但大部分跳投發生在16英呎以內,四年前鄧肯為了給隊友製造更大空間,開始延長射程,16-23英呎的跳投比例翻了一倍,上賽季占了26.5%的投籃,但命中率只有37.1%(此前三年則維持在很棒的45%)。鄧肯的罰球數量增加了,但質量下降了:73.1%的命中率就其生涯來看還算不錯,但對比2012-13賽季突飛猛進的81.7%就是不小退步。因此鄧肯上賽季的真實命中率只是平均水平。

防守端鄧肯是聯盟最好的禁區守護神之一,馬刺會讓斯巴列特、迪奧等人出去防守擋拆,而讓鄧肯在禁區保護籃筐。鄧肯強壯,並且雙臂很長,很少對手能一對一中占到便宜。鄧肯還擅長協防,能靈活移動,並且在不犯規的情況下,完成封阻或幹擾投籃。上賽季馬刺對手只有27%的進攻比例在3英呎內,排名聯盟第25位,61.1%的命中率同樣第25位。杜蘭特 (Kevin Durant)、勒邦占士、韋迪 (Dwyane Wade)都以極富侵略性的打法聞名,但他們在面對鄧肯的馬刺時,殺傷性大幅下降,杜蘭特上賽季西決的場均罰球只有6.2次,占士兩輪總決賽總共12場只有68次罰球,韋迪則更少。

arrow
arrow

    crossfinity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