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30天30隊》策劃第4周,為各位帶來西南組的詳盡分析。以下為孟菲斯灰熊的球員版賽前分析:

邁克-康利

●速度飛快的矮個控衛,傳球一般但很少犯錯

●能夠投籃和終結進攻,造犯規平平

●防守端能兼顧斷球和位置感,身高吃虧

上賽季是康利離開基爾以後的第一個完整賽季,回合占有率提升至生涯新高的24.6%。他並未因球權增多而感到困擾,真實命中率基本沒變,仍在控衛的中上水平。康利的招牌技能是依靠擋拆快速突破。全聯盟另有13名控衛比他更頻繁擋拆,但同時得分率更高的只有兩位全明星:基斯保羅和史提芬-居里。

康利的籃下命中率超過6成,也能夠造犯規或者在距離籃框一步的地方拋投。他的三分球不算太準,但36.1%的准心理應投得更多,而非僅占總出手的不到3成。和以往不同的是,康利大幅減少了傳丟球的次數──儘管助攻率只在控衛第25位,失誤率卻是第6低的,前5位沒有人的球權比他更多。

康利放了太多精力在進攻端,防守端的貢獻略有下滑。他的身高吃虧,卻兼具靈活的身板和快速的雙手,很擅長對球施壓。灰熊的內線組合回防速度不夠,也需要後衛築起第一道防線減緩對方的節奏,這正是康利所擅長的。但他以往的偷球率是聯盟頂級,能在不失去位置的情況下判斷傳球線路,上賽季則「只」排在控衛第14名。

東尼阿倫

●頂級的貼身防守者,能從控衛守到小前鋒

●運動能力出色,能夠搶籃板、偷球和封阻

●控球和投籃很糟,終結能力出色

32歲的阿倫依舊是這個聯盟頂級的側翼防守者。他總是不知疲倦地奔跑,貼身極具侵略性,還掌握了破解擋拆的獨門秘籍──像泥鰍一般從掩護者和盯防者中間滑過去。阿倫光是這招就讓高了將近20公分的杜蘭特 (Kevin Durant)叫苦不迭。他的偷球率冠絕全聯盟,防守籃板率和封阻率也在得分後衛前10左右。如果非要挑缺點的話,阿倫每36分鐘犯規在同位置第9,以他講究對抗的比賽風格在所難免。

相比之下,阿倫在進攻端就要黯淡得多了。並不是說他很差,他也有立身之本。阿倫的反擊速度很快,空切頻率高居得分後衛之首。他有將近6成的出手來自籃下(每36分鐘籃下出手同位置第1),命中率達到64.7%,還有後衛最高的進攻籃板率。後一項數據甚至僅遜色於3名小前鋒。阿倫的回合占有率和真實命中率因此都在聯盟平均水平,光看統計並不是一名會拖後腿的攻擊手。

問題出在灰熊的配置上。他們講究低位進攻,黑白雙熊都沒有三分射程,本就對空間極度渴望。阿倫三分命中率23.4%,籃下以外的兩分命中率32.1%,肯定無法勝任這一要求。他在陣地戰中還是非常糟糕的持球手,控球又高又不穩定,失誤率排在得分後衛第9,助攻率僅僅是中等水平。

卡達

●曾是彈跳頂級的飛人側翼,爆發力大幅衰退

●具備三分射程,傳控能力不俗

●防守被低估,兼具體型和意識

「半人半神」早就回歸人間,轉型成從板凳出發的三分射手。卡達的遠射確實可靠。他上賽季有將近一半的出手來自三分線外,命中率達到39.4%。和大部分定點射手不同(比如灰熊前任邁克-米拿),卡達持球投和接球投的准心差不多。他能在失去平衡的情況下後仰出手,還有側翼球員中優質的控球能力,擋拆頻率冠絕所有小前鋒。

接下來就是比較殘酷的消息了。卡達沒可能只靠控球擺脫對手,彈跳和爆發力較之盛年則大幅下降。這意味著他在掩護之後更多選擇投籃而非突破。如果卡達徑直往籃下走,結果往往難遂他願──51.7%的籃下命中率排在同位置倒數第4。他的真實命中率僅僅是中等水平,靠的是製造進攻機會的能力來擔綱優質第六人。

卡達在其他方面還算全能。他的助攻率接近小前鋒前10,籃板率也在中段,還能偶爾用封阻提醒人們他也能飛過。卡達被低估的可能是防守,他年輕時並不以此見長,最近幾年則明顯更專注了。卡達有很標準的側翼體型,對抗也很少吃虧。從2009年開始,他效力的球隊有他在場都丟分更少。

蘭度夫

●身體強壯的低位得分手,手感柔和,雙手使用均衡

●缺乏彈跳導致經常被蓋,能夠自投自搶

●籃板出色,能在低位對抗,防擋拆速度吃虧

蘭度夫 (Zach Randolph)是聯盟罕見的低位殺器,兼具寬闊的體格、嫻熟的腳步、均衡的左右手能力與柔和的手感。灰熊有他在場時,有14.02%的進球以其低位結束,高居大前鋒首位,在全聯盟僅次於艾爾謝弗遜 (Al Jefferson)和拜林 (Andrew Bynum)。蘭度夫也有足夠的傳球能力應付包夾,助攻率排在同位置第13,失誤率只是中等,早就不是生涯初期的「進攻黑洞」了。

蘭度夫的弱點在於缺乏彈跳,受年齡和傷病侵蝕後,本就平平的運動能力更是所剩無幾。他56.9%的籃下命中率排在大前鋒倒數第8,很難想像是一個靠禁區攻堅討生活的球員。更恥辱的是,蘭度夫上賽季被蓋了129個帽,該數據高居聯盟首位,比並列第2的端拿和米卡威多了19次。他總是不斷自投自搶,因此刷出大前鋒第9的進攻籃板率。事實上,NBA根本沒人是靠搶自己的進攻籃板為生的,比他更會搶的25人回合占有率都比他低。

由於缺乏足夠高效的進攻區域(籃下以外42.2%的命中率穩定有餘爆發不足),蘭度夫的真實命中率僅在69名大前鋒第50位,季後賽更是被防到只剩下40.4%的准心。他的防守並不比灰熊其他內線出色──能靠強壯的體格頂住低位,但缺乏防擋拆的速度和保護籃框的彈跳。蘭度夫的防守籃板率在大前鋒前10,封阻率則是倒數第7。

麥克米拿 (Mike Miller)

●技術出眾的大中鋒,高位傳球極佳

●能在低位命中勾手或跳投,具備中距離射程

●籃板和防守很棒,比看起來要敏捷,意識出眾

小加索爾上賽季初因傷缺席了20場左右,回歸後帶著灰熊高歌猛進,顯示出仍是防守端不可或缺的力量。他又高又壯,能夠幹擾對手投籃或者在低位碰撞。以小加早年體型走樣的困擾,你會認為這種地板流的中鋒移動會有問題。但他沒事,他遠比看起來要敏捷,總能出現在合適的位置。小加也能保護籃板,他的後場籃板率平平只是因為經常要和蘭度夫搭檔。

在進攻方面,小加算是經歷了一個「小年」。他的真實命中率僅在72名中鋒第53位,問題出在中距離投射上:他有兩成多的出手來自16尺外的兩分球,命中率從前一年的49.4%下滑到36.4%。以小加的履歷(生涯平均41.7%),指望他複制將近5成的准心不現實,但不到4成也有點太低了。

一個合理的批評可能是,小加作為明星球員的侵略性有點低。他的回合占有率「只」在中鋒第19位,僅18.8%的出手來自籃下,完全浪費了73.9%的終結效率。小加能在低位勾手或者翻身跳投,造罰球還過得去,但總是把低位的主攻權讓給蘭度夫,還因此打出中鋒墊底的進攻籃板率。

比賽中小加最經常做的事,是在弧頂和康利擋拆,視情況選擇順下還是外拉。如果有對手貼防,他會把球往低位輸送──沒錯,經常都是小加而非康利在給蘭度夫喂球。這種控衛-中鋒-大前鋒的輸送鏈已經成為灰熊的常規套路。小加的助攻率高居中鋒第4,排在前3位的諾阿、大加索爾和哥辛斯都比他更頻繁失誤。

arrow
arrow

    crossfinity02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